若真想杀你,朕也就不会叫住你再问话了。”
&esp;&esp;杨玄感伏地叩首:“谢万岁的玩笑,只是这种玩笑,做臣下的可是生受不起。”
&esp;&esp;“平身吧。”
杨广又饶有兴趣地问,“杨爱卿,那启民可汗果然忠于我朝?”
&esp;&esp;“丹心一片,决无二意。”
&esp;&esp;“那东突厥风光如何?”
&esp;&esp;“不乏塞外的雄浑,与这江南水乡的纤秀,恰成鲜明对照,别有一番壮阔的韵味。”
&esp;&esp;“如此说,朕倒要去看上一看。”
杨广生性好动,已是跃跃欲试。
&esp;&esp;“万岁北巡,体察民风,威镇北疆,诸胡慑服,不失为圣明之举。”
&esp;&esp;“好,朕一定要去榆林一游。”
杨广已是下了决心。
&esp;&esp;杨玄感总算化险为夷,保住了性命,但他也已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通过这件事,杨玄感更加认识到,杨广不会放过自己,收拾他只是迟早而已。
他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,即把握时机,相机起事,决不能引颈等死。
&esp;&esp;席间的杨约,见侄儿杨玄感已无事,悬着的一颗心放下。
他认为杨广是在开玩笑,便接着适才的话题说:“万岁对东突厥及榆林兴致如此之高,可不该丢下西突厥呀。”
&esp;&esp;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杨广一时不甚明了。
&esp;&esp;“西突厥地处西域,在我大隋张掖郡以西,其主处罗可汗,一向存有游离我大隋之意,贡品时有欠缺,即使勉强送来,亦往往以残破充数。”
&esp;&esp;“处罗如此可恶!”
杨广已是动气。
&esp;&esp;“正是,”
杨约接奏,“西域共二十七国,另有吐谷浑国较为强悍,亦对我大隋敬而远之。
臣以为,若听任他们藐视天朝,则我泱泱大国天威何在。”
&esp;&esp;“西突厥、吐谷浑胆敢与我大隋为敌,朕必令其国破家亡。”
杨广态度鲜明。
&esp;&esp;李渊觉得杨广的想法危险:“万岁,西域路途遥远,且又瀚海无边,鞭长莫及呀。”
&esp;&esp;杨约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:“西突厥就是以为关山迢迢,路途艰险,认为我大隋奈何他不得,方敢如此放肆。”
&esp;&esp;“朕主宰华夏,属国谁敢不遵。
漫说西域,便天涯海角,也要插上我大隋旌旗。”
隋当时国力强盛,杨广说话也气壮,“嬴政、刘彻都曾拓土开疆,扬威四夷,朕难道不能后来居上吗?”
&esp;&esp;宇文化及要讨杨广欢心:“万岁气吞山河,英雄气概,挥手指处,西域若不臣服,末将愿率军击破之。”
&esp;&esp;杨广把一支烤羊腿送进口中大嚼:“西域二十七国,朕定要吃掉。
但朕亦获悉,那里戈壁茫茫,滴水皆无,寸草不生,连天荒漠,若是一块无肉的骨头,那就犯不上为它兴师动众了。”
&esp;&esp;“万岁,其实不然。”
杨约奏答,“阳关以西,虽说瀚海无涯,但并非不毛之地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