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卓死之前,手下兵马分作两部分,主力之一跟随牛辅屯防在陕县,主力之二则跟随李傕、郭汜、张绣等人布防于函谷关附近,警戒袁绍等人。
剩下的兵马则由徐荣、胡轸率领,在长安城中驻守。
董卓之死,很是突然。
远在陕县、函谷关的牛辅、李傕等人还不知道消息,但就在这长安城中的徐荣、胡轸却早已清楚。
好在因事出突然,胡轸与徐荣有些懵了,又见城中民意汹涌,己方势单力薄,不敢冒然出头,便投降了王允。
此刻见问,王允便道:“胡轸、徐荣等人已经投降,还要如何处置?”
吕布却觉不能安心,他跟胡轸本就有过节,便道:“他们如今投降,并不是诚心相投,不过是看不清形势,不敢冒险罢了。
咱们可不能信他们。”
王允也清楚吕布与胡轸之间的过节,便有些疑心他要公报私仇,因道:“论迹不论心,岂有因为怀疑,毫无证据,就杀了他们的?底下兵卒闹起来,如何叫他们闭嘴?”
吕布打心眼里不赞同王允那句文绉绉的“论迹不论心”
,当着朝臣却也知道辩不过他,又另有一则极为关心之事,便暂且抛下徐荣、胡轸的处置方案一事,转而道:“董卓一死,他府中那许多金银财宝,该如何分配?眉坞里存的那够吃三十年的粮食,又该给谁?”
他这么问,显然是自己有想分之意。
王允便问道:“你说该怎么分?”
吕布自然是恨不能自家并州军全吞了,但当着众臣的面,也不好自己发财,便道:“我也没什么好主意。
不过自从车驾西行,百官将士日子过得都苦,既然有这些财物粮食,不如拿一部分出来,给大家都分一分?叫大家也都鼓鼓劲。”
这是行兵打仗常用的手段,攻占了一处,总要叫士卒抢些财物,得些好处。
否则当兵这样苦,没有好处,谁还愿意再跟着打下去呢?
朝臣中便有意动者。
王允沉下面色来,从前心中对吕布的成见更深了,果然剑客便是剑客,只可用其力,不能以士相待。
这等武夫,所思所想,总逃不过利益二字。
王允字字清晰道:“董卓府中财物也好,眉坞粮食也罢,这些都是董卓劫掠盘剥而来,就中甚至有汉室皇帝陵寝之物,我们如何能分给自己?理当尽数归入国库,待到陛下东归之日,要分毫无损运回洛阳。
否则关东盟友如相问,你我有何面目以对?”
这真是用生命来践行大义了。
王允把分财物的意义拔到这么高,谁都不好再争了。
提出要给众人分好处的吕布,不仅被当众驳回了意见,还给王允的清正形象做了一回反衬,难免有些讪讪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