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公之死,刚好和西贡沦陷巧合,气氛的外悲恸,很多人会产生联想,认为美国可以放弃阮文绍和他的越南土地,同样地,会放弃台湾。

一个没有蒋先生的台湾,前途将极为黯淡。

福特总统,对蒋去世后的冷淡反应,只拟派农业部长勃兹去台北吊丧,更平添台北悲观颓丧的阴影。

“东南亚国家联盟”

成员的菲律宾、泰国和北京建交,更使经国面临一个新的艰难局面,忧心忡忡。

一度趋于沉寂的岛内言论,乘机而起。

那就是只出了五期,但影响深远的《台湾政论》。

该刊自认是“民间舆论的发言台”

,希望继《自由中国》、《大学杂志》,“在批判官僚制度的行径上,在闭锁的环境中所造成的诸种不合理事象,发挥‘扫除脏乱’的功能。”

[8]

《台湾政论》的成员,大部的是台省籍人士,观念上持有较强的地主主义色彩。

所以,文章取向,置于省籍政治机会和权力的配的不平衡上,抨击国民党,要求改造国会,公平选举。

此时此地,对这些文章的尖锐和破坏性,极敏感,但并未立即采取封杀行动,处于观望阶段。

王拓论《水浒传》那篇文章,特别是《评宋江的领导路线》是御用文人,指为“与匪唱和”

,其实与北京的“批水浒”

风马牛不相及。

可是,相当程度上,批评到国民党的统治机构。

第五期,言论升级,恰巧是台湾选举期间,其中五篇文章,冲破禁忌。

那是姚嘉文的《宪法国策不可以批评吗?》,郭雨新的《被遗忘的社会-人道主义所不能容忍的军眷村问题》,陈鼓应的《早日解除戒严》与《读〈蒋院长说〉》,均属说不得的问题。

而邱垂亮的《两种心向》,更“情节严重”

文章报导钢琴家傅聪的谈话,传说:“……大陆沦陷前的国民党专制腐败,太多的国民党员骑在人民头上只想当皇帝。

现在,国民党在台湾,恐怕还有不少党员紧紧抓住孔子的皇帝思想,争权夺利……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~_~~_~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