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那种诚笃谦逊视薛为父辈之恭敬态度,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。”

[2]

金门之行,这位《新闻天地》的负责人,提供另一个切身的经验。

“我们又去了金门,陪伴我们去的是蒋经国。

这也是我个人与他六次接触中的一次。

清晨八时二十分模样,空军运输机沿着台湾西海岸飞,窗外是蓝天与海水,他看着我们大家在试穿紧急救生衣,也帮助说明如何将救生衣充气,如何抛发黄色药粉。

他对来往离岛之间(他来往离岛次数远超国防部部长俞大维,不过他的行动报纸上从未刊载而已),以及各离岛的军事部署等等太熟悉了,一路上他在做我们的向导。

飞机飞到与金门之间最短距离时,低降到距离海面仅五百英尺高度,笔直飞渡海峡。

此次金门之行,足足有七小时在一起,我发觉他说话动作,对任何人-包括对我们这个小团体、对司令官、对士兵、对在金门前线受训的学生、对飞机驾驶员,都流露着一种亲切自然纯朴的味道,任何人似乎不感到面对着的是总统之子,他不令人不安、嗫嚅、紧张。

我做了二十年以上的记者,政治把戏、政治表情,看得不算少,做作得再出色,也瞒不过我这双阅尽沦桑的眼的。

蒋经国待人接物就那么自然,具有使人易于亲近的魅力,如果是做戏,真是做得太出神入化了。

回航中,他大概很累了,也许当晚还有别的需要他耗费精力的工作,他在机舱尾部,拉了几只降落伞拚在一起,倒身便睡下。

他在我们众人之前,在放在地上的降落伞上面呼呼入睡。

飞机在夕阳下似乎也很倦乏的慢吞吞飞向台北。

我颇欣赏这位躺在眼前的人,他并未顾忌这样似乎失去尊严(同机尚有他的部属,以及第一次谋面的我们访问团中好多位),也不觉得这是失礼,态度任意自如,习惯纯熟。”

[2]

对长辈的谦恭,对师友的尊敬,在他身上,处处找到中国传统旧礼教的光辉,这一点,应归功于蒋先生庭训的贡献。

和亲属相处,或朋友间的来往,一般认为,北极熊的影响,对他的性格,产生不少反面的作用,如多疑多变,反复无常等等。

艾伦·怀丁教授,就这样批评他说:

“他从不信任别人,别人也不信任他。

他的同燎们说:‘他太需要朋友了。

’他不算是个现代人,他需要教育和吸收新知,在他周围是个小集团,但包围这位‘王子’的人们常在改变。

很少有人永远和他接近。

他个人的遭遇经历,几十年的斗争,形成他今天的思想和行为。”

[4]

到一九七二年,他做行政院长以前,他的干部圈圈的确非常狭窄。

江西时代,以留苏同学为主,南京、合湾时代,以青干班、中央干校的学生为核心。

这些人的共同特色,对他忠诚,想法比较一致,排他性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