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中,荡然无存。

蒋先生的一言一行,北京方面,冷眼旁观,可是并不重视。

倒是,华盛顿的年轻总统,沉不住气了。

这年(一九六二年)八月,肯尼迪提出警告,他说:“国军如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,那等于自杀。”

台湾此举,将违背《中美协防条约》。

[6]

台北出版的英文《中国日报》(chinanews),毫不隐讳地,予以揭载,官方或半官方的中文报纸,奉命一字不提。

自朝鲜战争以后,美国先中立台湾海峡,杜勒斯签的协防条约,比杜鲁门的中立化,虽有进步,华府却是个现实主义者,奉行决不轻易陷入中国内战泥淖的原则。

国军的任何行动,悉在美军协防司令部的监视下,它们的杀手锏是,从汽油、零件,到弹药补给,最多仅有两至三个月的贮藏量。

国军轻启战端,肯尼迪指为“自杀”

,一语双关,自非过甚其词。

迫于形势,一场虚张声势的“反攻圣战”

,继停止征收国防捐,而悄然收场。

肯尼迪不仅反对国军轻举妄动,甚至有意和中共改善关系。

远东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(rogerhils-man)倡“围堵而不孤立”

之说,罗斯福的遗孀艾莲诺以美国联大代表团成员的身分,建议中共代表中国,进入联大。

上列政治气球,台湾的反应,难堪其次,生时移势易的惊恐是主要的。

一九六三年九月,蒋上将以行政院政务委员身分,奉命访美,官方的理由为“会谈中、美共同关切的问题。”

背后的文章,那就只好尽在不言中了。

十年前,经国以总政治部主任访问过美国,从心底里,他对美国没有好感,“五二四事件”

,稍舒积郁。

但也使他自己愈得不到美方的谅解,被迫韬光养晦,六载于兹。

喜不喜欢美国,是个人的情绪,任令情绪左右自己的意志,会阻碍事业的发展。

因此,踏上征程,势所必需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