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良崮,[11]国军张灵甫殉难,莱芜战役李仙洲被俘,两役约十万人被歼。
鲁西南战役,国军四师九旅之众,遭到歼灭。
国军大书特书的一场胜仗,是胡宗南的部队,攻入延安。
[12]但是换取到的,不过一场空欢喜。
津浦线短暂通车,陇海西段,又被刘、邓大军所切断。
战场上国军频频失利,共军的新战略.执行“外线作战”
。
以乡村包围城市,由游击战,扩大为阵地战,“先打分散孤立之敌,后打集中强大之敌。”
国军变强为弱,变攻为守,双方形势消长,急转直下,连西方军事家,都为之不解。
其它方面,如政治、经济、精神、心理,[13]和军事一样地令人沮丧。
导源于“沈崇事件”
而爆发的反美学潮,迅速蔓延全国,学生罢课、游行、示威,了无宁日。
他们提出的口号“反饥饿、反内战、反迫害”
,无不矛头对准南京政府,旨在瘫痪国民党的后方,打击民心士气。
毛泽东称此为“第二条战线”
。
国民党当局,自然很清楚,这是敌人的恶作剧,是中共地下党幕后的策动。
经国负责的三青团组织部门,的确绞过脑汁,派精英分子,渗透到各学校,从事各种防范措施,或壁垒的明地,相互对抗,可惜成效极其有限。
国民党人,即使在后方,也不是中共的对手。
经济方面,通货膨胀,生产萎缩,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,公教人员生活,日益恶化。
政府财源枯竭,唯一的希望,等待美援,美援不来,只好滥发钞票,借资挹注。
失业、饥饿、萧条,每一项因素,分别困扰着国民党政府,加上中共巧妙的宣传,轻易地转嫁到另一方去认为蒋介石集团,独裁卖国,贪污腐化,反正一无是处。
国民党若干短视暴虐的举措,[14]无形中亦丑化了自己,帮助了敌人,加速崩溃的步伐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