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转眼,第四届总统任期届满,台北势必把六年前的旧剧本,搬出来重演一次,老演员,旧剧情,自然没有什么新奇的感官上的刺激。
勉强算得上新场景,一是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修订案;一是提名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。
送立法院的咨文说:
“行政院院长严家淦,恳请辞职,已勉循所请,予以照准。
兹拟以蒋经国继任行政院院长。
蒋员坚忍刚毅、有守有为,历任军政要职,于政治、军事、财经各项设施,多所建树,其于行政院副院长任内,襄助院长处理院务,贡献良多,以之任为行政院院长,必能胜任愉快。
爱依宪法第五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,提请贵院同意』,以便任命。
此咨立法院。
总统蒋中正”
六天后,立法院以三百八十一票的最高票,行使同意权。
平常出席院会的委员,维持半数(二百人左右),这天到了四百零八,“几位身体不太好以及年事太高的委员”
,都“一早到了立法院”
。
旅港四位委员,特地从香港飞到台北。
各方对经国期望之殷由陶百川先生的一段话,略窥端倪:
“蒋经国先生在此时此地出任行政院长,可说是受命于‘危急存亡之秋’(仍引《出师表》),不仅要安内攘外,简直须旋乾转坤。
任务的艰巨,恐非一般人所能想象。
但如果真能加强廉能之治,恢弘志士之气,则国基永固,四海归心,他日以仁击暴,得道多助,国事固大可为也。”
[9]
说得具体一点,是经过突来的“大地震”
后,台湾上下普遍的觉醒,寄望于经国,新人新政,救亡图存。
新阁不仅阵容新,气象新,活力也新,平均年龄六十一点八岁。
人事调整,亦非过去那种打麻将扳庄的作法,彼此轮流,而是彻底换班。
非但改中央,亦改基层。
五月三日《联合报》的一篇社论,作了详尽的说明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