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国对这故都,印象深刻,所以,他说“列宁城中的风景有特别的风味。”

这里,是正规的军事学府,组成分子和“孙大”

大异其趣。

上课不用翻译,课程偏用军事技术,是为红军训练军事指挥官的所在。

经国一生没有带过兵打过仗,拥有二级上将军衔,引起不少非议。

可是勃列日涅夫生前,不也是升为苏联陆军元帅吗?战场经验固一无所有,却是正宗军校出身,后来被斯大林整肃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(marshaltukashevsky),就是他的战术教官。

托玛卡学校,除了教军事,同时教政治。

红军以政治为灵魂,且区分党的工作与军事政治工作两种。

经国在日记中写下他自己的心得:

“党的工作对象是党员群众,军事政治工作对象为非党员群众,党对两机关的政治工作,必须互相发生关系,所执行的政治路线是相同的。

我们共产党在军队中就是唯一的领导者。

在每军、师、旅、团中皆有共产党代表,他的权力与军官相同。

军部命令如不经过党代表签名不能有效,连部中有政治指导员制度,他的任务完全与党代表相同。

在国内战争时期中,党代表除作宣传训练工作外,尚有检查及监视军官命令正确与否的责任。”

[8]

红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,解放军依样画葫芦,把美式装备的国军,三年内,摧枯拉朽,打得一败涂地,担任国军政工局长的“孙大”

学生邓文仪,束手无策。

一九五o年,由经国接手,改为国防部总政治部,企图让他从二十二年前的旧笔记里,找到重整国军和巩固台湾基地的答案。

于是海峡两岸,标榜的主义迥异,控制军队的方法雷同。

经国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久,但成绩斐然。

其研究重点,为游击战术,且写成出色的研究报告,因而受到苏联党政机构的重视,吸收他为预备党员,留校担任翻译。

据“哥大”

《民国人名大辞典》的记载,他已经有倦鸟知返的情绪,希望苏联当局允许他回国。

第三国际,拒其所请,他再度要求,分发到红军工作,这个请求也落了空。

有关他归国的去处,辞典没有作进一步说明,究竟是回到“叛徒”

的父亲身边,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呢?还是继续革命的壮志,前往白区上海,坚持和国民党的流血斗争呢?

另一个使经国想归国的理由,是他和托洛茨基联成一体的意识形态,他是公开同情托洛茨基的托派,卷入到苏联内部党争的漩涡里,[9]“孙大”

校长拉狄克遭到整肃,近百个中国学生,进集中营监禁劳改,包括充配到西伯利亚充淘金工人。

经国沾了是蒋介石儿子的光,没有遭殃,权力斗争中,斯大林取得胜利,大势已定,亦莫可奈何。

假使,内心里他仍坚持托洛茨基式的信念,留下去,接受斯大林的领导,就宁愿归国。

中国的革命形势,空前困难。

有抱负的同志,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土上,前往第一线,才非空谈革命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